●特别提醒:未经医生许可请不要擅自照搬文章中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发布时间已经超过3-5年的文章可能已不代表目前最新的医学观点。
我们怎么办?
——发现亲人精神异常,家庭如何应对?(2003年05月04)
二年前的一天上午,我在社区中心出门诊。一位四、五十岁的女士连续谦让好几位排她后面的患者先看。我想也许是那类想多用一些时间叙述病情的患者,便未在意。整个白天都在忙,患者没看病且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我也未注意到。到下午快五点正要下班时,这位女士忽然出现在诊室门口,说有问题想咨询。从神情和语气我知道是遇到特殊医学或心理问题了,便重新回到办公室听其叙述。原来她的儿子刚上高一,近几月在家忽然变得孤僻怪异起来,几乎不和家人有任何交流。这位母亲感到孩子可能心理或精神有障碍了,但既不敢和学校说也不敢带孩子去看,怕让人知道后影响孩子将来的生活。我了解病情表现后感觉有点象精神问题而非一般心理障碍,遂详细讲解了一下我的诊断分析思路,并告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预后的重要意义。我们讨论了其觉得比较稳妥安全的带孩子看专科的就医方式,特别在治疗的可能效果上给了这位母亲一些从专业知识角度树立起来的信心。她带着轻松了许多的心情离开了诊室。过后大约半年多,这位女士因其它问题来就诊时轻声告诉我:孩子现在挺好,一直在吃药和正常上学。虽然我想知道具体诊断,但诊室环境不适宜便没问。但我感到很欣慰:这位母亲在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的情况下采取了及时就医的做法,孩子的治疗效果和生活学习等社会功能都有可能保持在一个非常好的水平。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大多数患者却是发病很长一段时间不曾就医,病情加重到家人无法掩盖控制局面并感到恐惧害怕不安全时才被迫去的医院。
九十年代以来,一系列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问世和对生活、社会功能康复的重视已经使精神病的治疗进入了一个疗效高、副作用少的崭新时代。但精神病——这人类灵魂扭曲的影子不仅没有减少的迹象,而且日益成为全球人类疾病总负担中最大的一类疾病。对患者家庭及其他成员造成的经济负担、精神负担和其它冲击破坏也都远远高于其它大多数疾病。
从发现异常到做出决定对其家人而言的确是十分困难的一个过程。其间主客观阻碍因素很多:早期症状不重难以决策,不能肯定患者该不该去看;患者抗拒就医不知该怎么办;帮拿回来的药患者不吃也不知怎么;不了解相关知识难以决定该怎么办(发作异常时感觉是个事,过后又看似正常人,让家人觉得好了,没事了。再发作又觉得真是事情严重,过后又觉得过去了。如此反复,直到终于就医往往已经耽误很长时间了);再就是发现病人精神有问题后家人的心理压力很大——病人今后怎么办啊?这辈子升学、找工作、成家都是问题!据我了解,有精神病成员的家庭中其他未成年和未婚成员对自身的婚姻
恋爱、事业前途都会感到信心受挫,自身条件大打折扣感。因此,家人往往不希望被外界知道——“讳疾忌医”这个成语很真切地表达了患者家人这样一种心情。在明确问题性质后建议就医时,我总是听到其家人痛苦又无奈地说:他/她(患者)不去看我们没办法啊?拿的药不吃我们怎么办啊?由于患者对自己的病没有自知力,抗拒就医和拒绝吃药可以说是这类疾病的症状之一(不这样就十有八九不是这病)。
几年前有位朋友的家人——一位25岁的小伙子,从帮其做出诊断到正式送住院治疗间隔竟有大半年——患者的精神衰退已经到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程度了!我每次知道朋友还没送患者到医院治疗就感到着急,但其家人对患者的不配合想不出办法,强制性就医措施其家人不采取,我也只有心里为之干着急,没有别的办法。因此,是否能及时就医及时治疗就全取决于家人的态度和决心了。我的建议是:只要患者有让家人感觉不正常的表现,就无论如何要设法带其到专科就诊一次,看医生怎么说。如果患者不配合或家人觉得不够肯定,那就由最了解病情的家人去看医生,医生通过详细的问询基本上也能有个定性判断。如果判断为精神异常而非一般心理问题,那无论患者一时情况是否很正常都最好及时带其就诊。
话说回来。我们的医疗行为和治疗观念里对患者的隐私缺乏应有的保护和尊重也是这个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去看这个病就有被邻居、朋友、单位领导、同事知道的可能)。整个社会对精神疾病存在着歧视和偏见,这种意识根深蒂固,要想消除,真正有效的途径还在于家人拿出勇气直面这种压力,打破偏见,积极就医。当绝大多数患者都因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早控制早痊愈时,产生精神病社会偏见、社会歧视和社会恐惧的土壤就不会再积累新的土料,历史的不良积淀才可能逐渐被清理打扫干净。虽然精神病的治疗早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但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整个社会的心理意识还一直停留在旧世界——这也是这类疾病依旧严重困扰和折磨患者、家庭和社会的主要原因之一。(2003年05月04日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