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提醒:未经医生许可请不要擅自照搬文章中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发布时间已经超过3-5年的文章可能已不代表目前最新的医学观点。
我该怎么办?
——澳抗阳性者的日常应对策略(2001-07-26)
十二年前,我在南方一座城市的医院里当实习医生。汇报病史时,总念念不忘一个临床信息——“患者澳抗阳性”。但无论带教老师还是主任教授们多没什么反应,也不说要不要进一步检查,惟独我觉得是个事!后来我才发现:原来有澳抗阳性的病人占十分之六、七——多得医生、病人都不当回事了!
可是到北京工作以来,这个问题却成了我临床中不胜其烦的解答内容之一。正常人来咨询多是身边发现澳抗阳性的人(同事、朋友或家人),怕自己或亲人被传染;还有恋爱或婚检一方有此问题,造成两人心理负担;母亲阳性,怕生孩子被传染;当事人则多不愿让周围人知道,主动来询的反而不多。
有关专家的科普文章经常出现,我也因此在借花献佛和现炒现卖中不断更新有关知识,不断进步。曾有一位年轻女性,因为自己澳抗阳性,想到会变成肝炎,会传染别人,会没法恋爱,没法结婚,没法生小孩,极度焦虑。心理医生(我的督导老师)发现其焦虑症除心理因素外,还与相关医学知识不足有关,遂给我这个半路出家学心理咨询的内科医生打来电话。我便把有关的医学知识说了一下。老师很满意,我也就跟受了表扬一样高兴(看来要当好学生,还得两个专业一起抓啊!)。
兹将我遇到的澳抗阳性问题的应付对策和解决建议归纳如下:
1.自己澳抗阳性者:至少做一次通称“乙肝两对半”的五项检查,最好多做一项叫HBV—DNA的检查。
* 如果其余四项阴性,以前认为可能只是乙肝病毒携带者,甚至仅称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现在认为“携带”的概念可能范围窄了,诊断为乙肝感染者更准确。其中的带毒者不一定需要治疗,可每隔一年半载复查一次肝功能及上述相关指标。如果不这样做,那就保证自己有一个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过劳、适量或不喝酒、心情平和愉快)并在身体有任何不适时及时看医生。平时,不随便使用别人的茶杯餐具,但不必走极端(只有很少一部分属于分泌型的人,其唾液或其他分泌物才可能有传染性。当然,自备餐饮用具最好,但我们连分餐都还没有学会呢,这个建议何其难!))。自己有伤口出血时尽量不让别人接触,以保护他人(自己的血液经输血制品、破损表皮和其它伤口进入别人的血液是主要传染方式)。
* 如果还有其他指标阳性,则根据阳性指标的不同组合方式,有不同解释。以前所谓“小三阳”(HBsAg、抗HcAg、抗HBeAg)表示患乙肝,但病情稳定,传染性小;“大三阳”(HBsAg、抗HcAg、HBeAg)表示患乙肝,病情不稳定,传染性强。但现在这两种情况都建议进一步做HBV—DNA等检查来判断病情的传染性和稳定性才更准确。
2.别人澳抗阳性:甭管“别人”是谁,也甭管其“两对半”有几个阳性——自己打疫苗为上!我国是个乙肝大国,生活方式不卫生是一个因素——我们的人际交往形式太“亲密”、太“密切”了!对待家里的阳性亲人你没法象敌人那样;对同事、朋友也很难见外。何况他们的问题不见得对你真多大威胁。打了疫苗,自由自在!(当然,疫苗的保护率并不是100%)。几年前,一对大学恋人,工作后婚检男方澳抗阳性,来找我时,男的很沮丧,女的很焦虑,就好象澳抗宣判他们没法结婚似的。我说女方打疫苗就行了。但我们的文化似乎使这类自我保护行为具有某种嫌弃、拒绝另一方的意味。相信这种象征意义会虽社会的进步而减弱。
3.澳抗阳性孕妇:务必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生后1个月和6个月时再分别注射第二、三针,保护率约在90%以上。当然也不是阳性母亲生下的孩子必然会被传染(阳性指标组合不同,感染率也不同)。
现在的儿童几乎都打了疫苗,乙肝今后对我们的威胁也正在减少。但乙肝的治疗却几乎可以算社会问题了——和电线杆上的性病一样严重!微妙的不同的是:乙肝病人几乎都是真的,但药很可疑;性病患者却很多不是真的,而药更可疑。待撰文另谈。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炎防治健康教育免费公益热线电话:8008101391)(2001-07-26-完稿)
|